温州锌时代能源有限公司
0个
在招职位
100%
简历及时处理率
0天
简历处理平均用时
2023-09-04
企业最近登录
关注
粉丝:0
企业简介
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于2019年7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叶志镇担任院长,下设新材料创新创业中心、数字技术创新创业中心及生命健康创新创业中心。研究院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浙大学科优势为依托,以奋斗贡献者为本,将创新创业走向成功作为建设宗旨,打造成为科研创新高地、科技产业高地、拔尖人才高地和浙江科创南中心展示窗口,放眼全国,走向世界。
面向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开发低成本、高安全的锌溴液流储能电池材料及技术。研发中心由叶志镇院士及团队核心成员共同创建,成立产业化公司——温州锌时代能源有限公司。
公司以锌溴液流储能电池为核心业务,是集电池材料和器件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有员工博士学历50%以上,硕士学历40%以上。团队基于叶志镇院士37年锌材料研究积淀,攻克锌溴液流电池的锌枝晶、锌死晶难题,依托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目前资金、场地、技术、设备、人才、市场等软硬件资源丰富,正在迅速扩张,志在打造锌溴液流龙头企业,力争在万亿储能刚需市场占据龙头地位,在国际上给出“新能源+储能”中国解决方案。
储能是我国大力支持的新兴产业,国家“十三五”规划将“储能与分布式能源”列入中国要上的100个大项目名单,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电网的六大重要技术投资领域之一,是可再生资源并网、分布式发电、微电网、新能源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国内潜在市场需求达数百亿。储能衔接了电力系统中发、输、配、用各个环节,彻底改变电力生产、输送和使用必须同时进行的模式,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使用的关键支撑,是削峰填谷、减缓电力系统投资、节约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是用户侧灵活用电、推动电力消费革命的有力手段,是实现能源互联网关键一环。
2021年是中国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到规模化发展的第一年,国家明确2030年30GW储能装机目标,14个省相继发布了储能规划,20多个省明确了新能源配置储能的要求。2021年,新增百兆瓦级项目(含规划、在建、投运)的数量再次刷新历年记录,达到78个,规模共计26.2GW。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新型储能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加大“新能源+储能”支持力度。鼓励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对新型储能项目投资建设、并网调度、运行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全球电动汽车快速发展,推动了以锂离子电池技术为主的电化学储能电池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但与此同时,上游原料资源瓶颈、储能时长、安全等问题无法单独依靠锂离子电池解决。长远看来,锂电池相比液流电池的低循环寿命、低安全性,及其深度充放电能力存在劣势,且容量衰减不可逆,回收工艺复杂,为液流电池的发展打开窗口。
与锂电在储能应用中的逻辑不同,液流电池主要是由于其可扩展性,可突破锂离子电池在电力系统中在储能时长方面的限制,于长时储能场景存在天生优势,并随着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可不断拓宽运用场景。从应用场景上来看,液流电池在储能容量幅度比较宽,最小大概有几十千瓦,最大接近一百兆瓦。目前国内最大的液流电池示范项目已做到100兆瓦/400兆瓦时,该项目旨在保证大连市电网的安全稳定。
钒液流电池与锌溴液流电池原材料较为丰富,且循环寿命长、可再生性优,是目前着重发展的新型储能电池。
锌溴液流电池是国际主流储能技术之一,具备液流电池的高安全性与长寿命,其理论能量密度远高于全钒液流电池,且系统成本可控,度电成本更低,未来市场空间大。适用于大规模、长时间、深充放的能量应用型市场,可应用于新能源并网、智能微网、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网辅助服务等领域,目前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有数家锌溴电池上市公司或知名企业。
该企业的信用信息可访问 企查查 进行查询
给我留言
发 送